【桑植民俗】属于桑植人的丢手帕游戏

2021-04-15 16:01 来源:未知

  

      丢包,也是桑植人的儿时回忆之一,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丢包的具体内容与玩法。
丢包
      即丢手帕,是历练儿童机警、敏捷、奔跑速度的一种游戏。它简单易行,活动量适中,参与人数多,场地要求不高,深受桑植儿童喜爱。
 
      月明风清之夜,或课余餐后之时,是桑植儿童玩丢包游戏的最佳时节。他们十个八个自由组合,先手拉手围成圆圈,然后松开手就地蹲下。接着选出其中一人为丢包者,出列先丢,而其余的人则为纳包者,蹲在原地不动,等候纳包,可以左顾右盼,但不准往后看。

 
 
 
      开始以后,丢包者手拿一块手帕,名曰“包”,经每个人之后绕圈奔跑,边跑边观察,看谁注意力不集中,或警惕性不高,锁定之后,便将手中的“包”轻轻地丢在他身后,继续绕圈奔跑。当再次跑到丢下包的位置,纳包者尚未发现就将其捉住。被捉者当受惩罚,自觉走进圈中,根据大家的意见唱支歌,或讲个故事,或鞠个躬,或学狗叫猫跳等等。
 
      接下来拿起手绢,自失误点起跑,寻找机会丢给下一个纳包人。若发现有包丢在自己身后则要迅疾捡起,奋起直追,若在返回到丢包位置的途中追上了丢包者则丢包者要受罚,接下来丢第二次;而纳包者仍蹲回原来的位置,等候新一次纳包。如此反复,连续不停地进行,直至大家尽兴而散。
 
      丢包游戏,让大家一面享受着被罚人表演的欢乐,一面又时刻警惕着“惩罚”随时可能降临,既轻松愉快,又紧张刺激。因此,丢包者想要逮住纳包人,总是边奔跑,边做些虚假动作,似丢而未丢,以麻痹大家,尔后乘机将包轻轻丢予一时松懈的纳包者身后,并仍保持原速度奔跑,直到快到达丢下包的位置,突然加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其捉住;倘若一旦被纳包人发现,反被穷追不舍,便立即加速奔跑,以逃过惩罚。
 
 
      而纳包人要想避免被捉,总是时时刻刻机警小心,仔细观察,注意倾听。当丢包者从背后跑过时,听到脚步声稍有放慢或短暂停留,则说明有可能包已丢在身后,宜双手反剪过去摸一摸;当观察到自己左右或对面的同伴表情异样,如做鬼脸或幸灾乐祸地怪笑,也要手反过去摸一摸,一旦发觉包在身后,立刻拾起,飞奔逸,或奋力追赶。
 
      这样,一场丢包游戏结束以后,孩童们往往个个跑得汗爬水流,既愉悦了身心,又历练了精神,还增强了体魄,一举多得。
 
      结束语:关于桑植儿时的娱乐活动,就先介绍到这里,明天的专栏中,锦郎会带大家去了解桑植人传统家教,敬请期待!
 

内容节选自:岳麓书社《湖南白族风情》

图片源自网络

编辑:锦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