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植民俗】桑植丧葬礼仪:祭祀仪式

2021-04-03 10:49 来源:未知

  

上一期介绍了桑植丧葬礼仪的仪式以及一些禁忌,这一期继续带你了解关于祭祀的仪式。

 
送葬安葬
做完道场,亡人出柩安葬,死者附近的青年男子自愿来到灵堂,帮助出柩上山。拾棺上山时,在棺上绑一只雄鸡,以隔邪气,家里经济条件好的,扎有棺罩。
 
时辰一至,灵枢起动,锣鼓齐鸣,鞭炮震天,全家举哀,亲朋戚友,随后送葬,一人在前沿途丢“买路钱”,孝长子抱着灵牌、引幡,走在棺前,碰到艰难险陡的地方,孝男女下跪迎灵,哀求大家谨慎,哭声悲切,深得抬柩人怜惜,于是合心齐力,走过险路。
 
“抬丧不认路”,凡灵柩路过之处,有庄稼可以践踏而过,有障碍物可拆除而行,主人不能干涉,因有“凡亡人踏过的地方,损失的东西来年可以补回”之说,这样,直到葬地,送葬人可自回,但要揭去头上孝巾,不能回头看望。
 
死者安葬前,先由阴阳先生根据死者死日和孝男女的八字选择坟地。一般多选择在山脉起落处,后有大山,前望山尖,层层相连,越远越好。
 
安葬前一天,派人将墓井挖好,灵柩一到,就在井内烧钱纸和芝麻杆,称“热井”,后由阴阳先生在井内画八卦、太极图,洒朱砂,以接地气。
 
下葬时一到,锣鼓鞭炮齐鸣,落棺于井,孝长子跪在墓上先盖三锄土,众人接手抢埋,棺墓四周边洒上雄黄后掩土,以防虫蚁。
 
 
葬后祭祀
祭祀仪式一般有以下几种:
#送火把
从埋葬日起,亲人要用稻草按死者年龄扎成节把,点燃后放在坟上,连续三晚,若燃完,意为死者一切满意。
#回煞
九日之内,死者有一次回煞,道士可算出时辰,当晚,亲人备祭品供奉,如有什么虫鸟善类来家,不能惊动,说是亡者附身,并焚香烧纸送走。
#应七
从亡者死日起推算,每七天称为一七,到七七四十九日为止,看其是否与农历的七日(初七、十七、二十七)相碰,相碰者曰“撞七”,那天要请道士来家应七,未撞七者多应五七。
#祭亡
每年七月初一至十五,是亡人从阴间回家的日子,俗称“月半”。桑植人有“年小月半大”的说法,七月初一晚上,亲人在屋外摆上供品和亡者剩余的衣帽等,进行接亡。月半期间,男人不理发胡须,不出远门,每餐用饭时,要搁筷斟酒,让亡灵先吃,十三或十四日晚上,要烧纸,作为死人一年费用,若月半以后死的人,要在腊月初一祭亡。
 
各族人民都有给祖先立碑的习俗。碑形有单碑、两厢碑、三厢碑之分,视其家庭经济条件而定,一般多选前两种,碑上只刻亡者姓名和生卒年月日时,下有孝子贤孙名单。
 
而三厢碑比较有讲究,有三块碑面,正中一块比较大,刻亡人姓名于生卒年月日时,下刻有孝子媳、女、女婿名单。左一块碑面刻墓志铭,叙述死者生平;右一块刻叔伯男女名字,上盖三至五层碑帽,显得雄伟壮观。
 
除夕和春节期间,后人还要给死去的祖先“送亮”。每当夜幕降临,各家就去祖坟墓前为先人填点土,点起长明灯,焚香烧纸,鸣放鞭炮,虔诚祭奠。清明时季,死者后人还要为祖先挂清祭陵,以示怀念。
 
了解完了桑植这些古老且传统的礼俗仪式,下一期将带你了解日常生活中的应酬礼仪,敬请期待!
 
内容节选自:光明日报出版社《桑植民间礼仪大全》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