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植各族人民对祭祀祀仪十分重视,各姓族谱对此都有记载。
祭祀礼仪
Sacrificial rites
古人每岁四时皆祭,有庙者祭于庙,无庙者祭于寝所,以报本追远也。近日世俗于中秋节或冬至日合祭始高曾祖考妣于祠堂,并四时之祭而一之此。
元旦之祭,冬至祭始祖,立春祭先祖(始祖而下高祖而上皆谓之先祖),季秋祭祢(父庙也),仪皆如时祭,忌日前一日齐戒设位,陈器具、馔、厥明至祠堂,奉神主出就正寝,参神降神,初献、亚献、终献侑食,阖门启门、辞神、关神,礼毕。
(宗祠)
桑植土家族、白族等民族都建有宗祠,一般都建在风景秀美的地方。
祠是人们祭奠祖先祭典天地的圣地,建造格局都有一定的规范,多为一层的砖木混合结构,正中是大门,大门后面是报厅,为族长议事的地方,两旁是小四合天井,报厅的后面是历代祖考祖妣的灵位。
祭典是土家族、白族一项很重要的举族重大活动,一年为三次,一是在冬至祭祀始祖;二是在立春祭先祖,三是在季秋行祭祖礼。
祭礼礼仪一般的程序是::
一、祀典日 选择知礼一人,充当司事,应办各种庶事。
二、先期三日须清扫堂室、栋祝牲仪,洗涤笾、笠,张灯结彩,预备祭期运用之物及祀应收检器皿,以昭慎重。
三、祭祀用羊一只,家猪一头,放在神主正位,其它笾签各六样,配放水酒、糍粑等物,一律不得潦草从事。
四、水陆之产(鱼、虾五谷)如缺少,可用其它物品代替。
五、拜跪之位,各有定向,照图式陈设,不得错乱颠倒,要保持方位整齐。
六、土祭三人,正献一人,左右分献各一人。主祭人选必择品行端方,为合族所推重者充其任。
七、祭典先日,陈设整齐,演礼一通,选择老成有识之士纠仪分别指示,以免临时陨越。
八、与祭诸孙须斋戒入祠,有名位者用公服,贫贱者即布素之衣,亦须浣洗,不许着墨污染,前辈列前,子侄辈退后,孙辈最后,不许参差混乱。
祀典时祭器都有严格的规定,从唐朝至清朝,大凡会典之日,三品以上官员所用祭器规定,俎二盏,刑二盏,笾六盏,豆六盏。
七品以下:笾四盏,豆四盏。
八品以下人员:笾二盏,豆二盏,俎一盏,刑一盏。祀典活动时先参拜神主牌位,神主牌位规定用栗木制作,高一尺三寸,厚一寸二分,宽三寸。
祭典开始时,主祭人手持祝版,祝版高九寸,宽一尺二寸,用红纸贴上三献名单,由主祭人宣读,完毕揭而焚之。
祭典时陈设的祭器有十种:
一为笾,由竹篾编成,高五寸四分,深八分,口径四寸六分,足经四寸,盖高一寸九分,径与口同顶,正园高四分,以绢饬裹顶。
二日豆,范铜铸,通高五寸五分,深二寸,口径四寸九分,腹围二寸足径四寸七分,复为垂云纹,回纹,顶为陶纽,高三分。
三名爵,范铜所铸,通高四寸六分,深二寸三分,两柱高七分,三足相距各,一寸五分,高二寸,腹为雷纹。
四是俎,木质高三尺九寸,横二尺八寸,均为铜环,通高二尺七寸,呈红色。
(俎示意图)
五为勺,园径二寸三分,深八方,柄八寸,各有铜质。
六曰尊,范铜为主,通高八寸六分,口径五寸一分,腹围二尺四寸,底径四寸六分,纯素两耳,为牺首形。
七名茅沙,范铜为主,呈长方形,高五寸五分,宽四寸八分,深三寸二分,足高二寸。
八是香鼎,铜质,高一尺五寸八分,一尺一寸四分,腹圆径一尺四寸六分,耳高八寸五分,宽三寸二分,厚一寸三分,足高六寸,圆径二寸,鼎身为采绘花卉。
(香鼎示意图)
九名香合。质如香鼎,通高四寸三分,圆径六寸。
十曰毛血盘,以陶为之,高一寸三分,口径圆径五寸五分,深一寸一分。
祠祭的仪式也有明确规定。
陈设完毕后,到了祭典日由主祭人宣布起祭,然后排班,致戒词,迎神升堂,参神人座,献茶,献毛血,献香帛,馔,通献上香、献爵、献馔、献帛、读文、献茗、告噫歆,饮福酒,受福胙,致嘏词,致训词,告利成,辞神,送神,洒毛血,望燎撤馔,一共二十二道程式,方才礼终。
这样长久浩大的仪式,就需要繁多的仪式主持人。通常规定,参加这种仪式的执事共有十九名,即:通赞二人,副赞二人,引赞二人,诗童四人,总监一人, 司香烛一人,司茶酒一人,司馑馔一人,司陈设四人,除了这十九名执事人员外,每房排主祭一人。
在行祭中,每个参加祭典活动的族民必须心至意诚,严肃认真,如发现有懈怠之容,跛倚之状,即当不肖不孝子孙而被赶出宗祠,每次祭祀活动中对各房先辈凡有功于世或有功于族( 如捐祭田,倡领公会,建祠修缮等),都要加大渲染,以励后人。
总之,祭祀活动是桑植土家族、白族及各族人民的一项十分隆重的政治和宗教活动。
时至现在,虽然大型祭祀活动已随着时代变迁,民族融合,形式发展而不复存在,过去那种祭典活动的盛况,仍在一辈老人心中耿耿于怀,部分土家族、白族人民仍保存过去祭祀活动的时用过的祭器。
今天的内容就先介绍到这里,若想了解更多的祭祀礼仪,请继续关注下一期的专栏,敬请期待!
内容节选自:光明日报出版社《桑植民俗礼仪大全》
图片来源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