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亲
又叫娶新娘。这天,男方请一位精通礼节的长者当“礼客”,与新郎一道(有的地方新郎不去)带上“担伕子”(抬嫁妆人)和乐队,挑着“果盒担”(内装大喜饼,迎亲酒壶,露水衣、露水镜,蒙头巾,银头饰,背巾等物)抬着花轿前往女家,迎娶新娘。
迎亲队伍至女家门口约百米时停下,由挑“果盒担”的伕子带上“参书”,直入女家中堂,放下担子,将“参书”置于供桌上,不打任何招呼,随便坐下。
女家督管见到“参书”后,一面吩咐人敬茶装烟,一面手拿“迎书”前往娶亲队伍,向礼客等人躬身挥手迎请。礼客见到“迎书”后,率众人前往女家至槽门口,见门被桌堵住,桌上摆有香烛,酒馔,俗称“拦门礼”,女方家的拦门客与男方家的礼客,互相盘问和解答。
女家:
喜盈盈来笑盈盈,炮竹震天锣鼓鸣;
八仙大桌摆当门,东家请我来拦门。
前朝周公制礼仪,男婚女嫁大事情,
我今拦门无别事,只请礼官报个名。
男礼:
耳听贵府先生请,拜上贵府老先生,
我今奉了XX令, 来到贵府迎千金。
我名叫做XXX, 礼行不周请谅情,
今日先生来拦门,请问高姓和大名?
女家:
久闻礼官贵大名,乃是当地贤良人,
学识广博明八方,胸中万卷通古今;
锣鼓响、鞭炮鸣,吹吹打打笑盈盈,
今天红门大喜事,先生带来多少人?
男礼:
承蒙先生来提问,愚下是个山里人,
东家请我做礼客,愿拜先生为师尊;
带来伕子XX人, 大红花轿有一乘,
高抬贵手早开门,免得误了好时辰……
迎亲队伍进门后,来到堂屋里,“礼客”要“督管”请出女方父母,高声道喜,拿出恩书,问及何时捆绑嫁妆,何时发轿等,一切就绪,方可用餐。
这时,新娘哭礼客,哭完就由一位夫妇双全,有儿有女的中年妇女给新娘扯汗毛、梳头(曰“开脸”)、“上头”,眉毛整成峨眉月形,将“刘海鬓”挽在头发中央挽成髻(俗称“簪巴”)佩戴露水镜,盖上蒙头帕。一切就绪,准备上轿,新娘大哭父母,其父母也嚎啕大哭。
堂屋里灯烛辉煌,香烟缭绕,神龛供桌下点一盏“七星灯”,桌前摆一斗谷,轿夫将花轿抬至大门外正中间,前后点着“喜把”。发轿时辰一到,由“分闺人”(新娘的兄长,土家人有妹妹出嫁哥哥背之说)用背巾带将新娘负在背上,女的抬脚,从耳门进入堂屋,向祖先躬身三拜,再弯腰旋转一圈,表示向祖先和亲友告辞,转身向外。
这时,花轿进入堂屋,分闺人背新娘进轿。进轿时,新娘用脚登轿杠三下,入轿关门。“喜把”在花轿四周绕三圈然后丢掉,表示清洗四门八面,督管喊哥嫂送轿,众哥嫂扶起花轿,一次送至堂屋门槛,后退三步,再送至屋檐,又退三步,三次送至晒塔,以示惜别,交给轿伕,轿伕扛上肩起步,父母坐在斗上洒谷、撒筷子,表示祝福女儿“身带五谷,快生贵子”。
同时,女家还安排人用扫帚从大门口向堂屋内扫三下,以示女儿没有带走家中福禄。
起轿后,女方有一亲兄弟走在轿前,谓之压轿”。新郎上前亲手将轿门关紧上锁,曰“重礼迎亲”。
一切就绪,新郎就先走了。花轿上路后,嫁妆才能启程。这时,礼客持“请书”去请“上亲(送亲人)”启驾,媒人与木匠同行。临走时,礼客向女家督管告辞,互相客气一番。
花轿后面,锣鼓齐鸣,鞭炮喧天,十分热闹。路过村寨时,有的老婆婆对新娘关心,要给新娘递茶,新娘必回礼行钱,以示谢意
。
任凭抬轿人沿途笑话百出,或直想惹新娘说话,但新娘总不开口,途中若碰到官轿,新娘也不必下轿回避。
桑植民间有一种“大人世世大,新娘一时大”之说,若碰到另一娶亲队伍,俗称“撞轿”,一般可协商解决,互相让道,若协商不成,就会发生斗殴,因俗有“争了上风家发人兴,败了下风会背时”的说法。
迎亲途中,一般是花轿走得慢,抬嫁妆的跑得快,当新郎家望见嫁妆后,就在槽门外摆上香案、供果等,由八人扮作“花差神”,礼生喊来新郎,三跪九叩首,献香酒馔帛,唱赞词。
词毕,礼生手持雄鸡,咬破鸡冠,挤出鲜血,在桌上画一“紫微符”,踢翻桌子,在桌底画三个密诀后,去堂屋和新房门槛前挤出鸡血,扯少许鸡毛粘在血上,表示“见血封门”以免“花差神”进去捣鬼。
一切完毕,撤去桌子,让嫁妆进屋,一般是让柜子先进,意为“先生贵子”,搬睡罩和帐子的进来后,站在堂屋里等着,要新郎去请,并拿出礼行钱后,才让搬进新房。
对搬床人特别优待,要重礼相谢,礼客备礼,请木匠安床,木匠见酬谢礼物不如意时,便喊:“恭喜、贺喜,步步高升”。表示主人要加礼钱,直到木匠满意后才安床。
安床就绪,就请一位夫妇双全,儿孙满堂,家庭和睦,声望较高的老年妇女铺床,其父母要给铺床人礼行钱,新娘被盖中也夹有红包,统归铺床人,铺好后赞曰:“铺床铺床,一对鸳鸯,先生贵子,后生姑娘”,并找一小男婴在床上滚几下,称“引窝蛋”。
结束语
关于迎亲的内容就先介绍到这里,想知道迎亲之后还有哪些礼俗吗?在下一期的专栏中,将会带你了解关于拜堂的礼俗,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