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也是贺龙两把菜刀闹革命100周年。1916年3月16日,贺龙率一众义士夜袭芭茅溪盐税局,成为他投身民主革命运动的开端和进行武装斗争、戎马一生的起点,是贺龙由一个民主革命斗士转变为无产阶级战士,进而转变为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的第一步征程。然而,由于历经百年、史料欠缺、记忆差异,加上一些推测演绎,甚至有些恶意污蔑,贺龙刀劈芭茅溪盐税局在动机、参与人员、历史过程等诸多方面众说不一,留下许多历史疑云。
好在尚立昆先生对这段历史有深入研究并著有多篇文章,现将他所著文章内容综合,编纂成《贺龙刀劈芭茅溪盐税局百周年祭》分期刊发,以拨云见日,还历史以本真。今天编发第四辑。
编辑|锦郎
巧斗智退北洋兵建军破城踏征程
——关于智退北洋兵和“讨袁军”建立的考证
陈家河仓关峪村花桥
关于智退北洋兵。刀劈盐税局后,3月17日凌晨三时,贺龙率领全体义士撤离芭茅溪,沿澧水北源峡谷南下,拟经内半县重镇仓关峪返回洪家关,途经沙塔坪分水岭时,遭到反动武装沈典三团防分局的阻拦,发起进攻,捣毁团防局,将沈部四支九子毛瑟枪全部收缴。当日黎明,贺龙所部到达仓关峪。这时,谷新斋打开了湖北来凤官殿口盐税局,带着100多人于巷关浴花桥汇合,两支队伍统编成一队,公推贺龙为总指挥,队伍发展到140余人。
在仓关峪休整期间,先后传来两条消息:一是北洋军阀旅长郁大明率“潦字营”进驻桑植县城,勾结知县陈懋功、大劣绅朱海珊,准备向义军发起进攻;二是桑植北部的白竹坪恶霸地主马仕超、彭兴模、杨锡卿从湖北请来乔正安率一队北洋兵在马家大院建立巢穴,企图进攻义军。两支北兵,来势凶凶,对义军构成极大威胁。
3月20日,贺龙在仓关峪龚家大屋召开义军首领会议,讨论研究破敌之策。与会的人员摩拳擦掌,要求兴兵攻城,“趁热打铁,把两路北兵逮了!”贺龙没有同意。他说:“北洋兵兵齐粮足,武器精良,不可硬拼,只能计取。蛮干不如巧干,打退不如吓退。”随即把队伍带到四方溪隐蔽。
桑植县四方溪
3月23日,贺龙在四方溪花兰溪的一个露天坪场召开盟会。盟会议定:由陈图南专程去大庸、慈利、常德与湖南革命党联系,敦促各地举兵响应;由李大成、邓仁山等到永顺、龙山和桑植南岔、赤溪各山堂联络,要各地反袁武装暴动、策应声援;由黄德清组织民众,拔掉白竹坪北兵巢穴,消除后患。
贺龙一呼百应,桑植县城周围立即烽烟四起。3月下旬,大庸罗剑仇讨袁独立军300余人攻陷桑植南侧的大庸县城,永顺“哥老会”首领田月卿率众千人攻占桑植西侧的永顺县城;桑植县城近郊赤溪的王炳章聚众百余人举旗起义,依附贺龙;城北侧的南岔伍象泉齐兵百余举旗暴动,归贺龙节制;龙潭坪竹垭“哥老会”首领黄德清聚会众和贫苦百姓2000余人举兵起义,连续三次攻打白竹坪马家大院北兵巢穴,经艰苦奋战,最后杀死北兵首领乔正安,赶走了全部北兵,烧毁大地主杨锡卿的庄坊和房屋,处决了大地主马仕超的管家马玉龙和杨锡卿之子杨兆虎,拔除了北兵巢穴。
4月初,贺龙乘势率领部队返回洪家关,王炳章、伍象泉率队前来归附,义军队伍发展到400余人。湖南革命党派罗贵福为代表,偕同慈利革命党人卓晓初来到洪家关,协助贺龙在贺氏宗祠正式成立“桑植讨袁军”。
贺龙桥
第二天,贺龙亲自在韦氏宗祠前的坪场上升起讨袁军军旗,任用中华革命党派来军事骨干冉凤梧、田子云、陈玉清、黄少元为教官,对义军士兵进行训练。战旗下刀飞枪舞,杀声震天,气势雄壮,故意向北洋军“潦子营”示强。
为了迷惑敌军,贺龙向亲友借来七八匹骡马,仿制了一批木质假枪,派马玉堂组成一个驮队,驮着这批假枪,夜晚秘密放出去,在罗峪、冷峰山等大山里停歇,白天大摇大摆运回来,日夜不停,运输不断。同时放出风声:贺云卿齐兵上万,有枪几千,就要攻城了。与此同时,动员一批民间艺人,利用三棒鼓、渔鼓筒、莲花闹、山歌、小调等,在县城附近的洪家关、南岔、瑞塔铺、八斗溪等市场,编唱《贺云卿三把菜刀起大兵》、《打退北兵》、《赶走北兵潦字营》、《三打白竹坪》等,向县城发动宣传攻势。
多番布局,吓得县城的达官显贵纷纷携眷带物出城避难,知县陈懋功弃城出逃。郁大明极为恐慌,率“潦字营”连夜撤往慈利。4月13日,贺龙乘时发布命令,经韦家垭、蔡家峪向县城进军。当日下午,讨袁军不费一枪一弹,胜利占领桑植县城,在县城民众的热烈欢迎中,将讨袁军大旗插在了西门城楼之上。
讨袁军进城以后,贺龙亲自主持在校场坪召开民众大会,公开镇压了桑植头号大劣绅朱海珊,推举慈利革命党人卓晓初代理桑植县长,宣布桑植讨袁独立。至此,桑植讨袁暴动胜利成功。
贺龙故居
关于“讨袁军”的建立和发展。1916年3月下旬,大庸民军领袖罗剑仇派罗贵福等为代表来到洪家关,协助贺龙召开“桑植讨袁军”成立大会,正式成立“桑植讨袁军”,公推贺龙为总指挥。慈利县革命党人卓晓初也专程来到洪家关,并亲自提笔书写“讨袁军”三个气魄雄伟的大字赠给贺龙所部,以示支持。
对于当时部队的番号名称,几十年来,在民间和史学界都有三种说法:有的说是“桑植讨袁军”,有的说是“桑植讨袁民军”,有的说是“桑植讨袁民军独立营”。为尊重历史,尚立昆和朱泽云同志曾多次与韦敬斋、韦寿荣、贺勋臣、贺仕祝等核实过。参与者一直认定:开始部队并无番号,也无名称,直到卓晓初来了,写了“讨袁军”大字后,贺龙亲自定名为“桑植讨袁军”,但大旗上只有“讨袁军”三字。当时做了一面长方形蜈蚣旗,长6尺,宽4尺,黑底黄字镶锯齿红边,象征黑暗浑沌的大地上,出现火红的太阳,光芒万丈,照耀四方。这面战旗由贺龙和卓晓初设计,由洪家关的姑娘们绣成。至于“民军”的称谓,那是后人加上去的。而“独立营”的番号,则是1919年夏至12月期间的事了。
桑植全景
“桑植讨袁军”的成立,轰动了桑植全境。赤溪的王炳章,南岔的伍湘泉等地方武装竞相归附,都愿接受贺龙指挥。许多青年纷纷参加讨袁军。他们一律穿着挖了云字的白绸短打,黑纱罩头,一个个威风凛凛。四月中旬,“讨袁军”占领桑植县城,宣布桑植讨袁独立。
就在这一时期,蔡锷率领的护国军在四川取得了决定性胜利。蔡锷派程潜偕林修梅、陈惟成等回湖南发动讨袁。4月16日,程潜在靖县召开有48县代表支持的湖南人民反袁大会,并就任湖南护国军总指挥。大庸去贵州铜仁联络的罗剑仇,已被委任为湘西护国军左翼司令。四月下旬,罗剑仇在返回大庸途中来到桑植,将贺龙所部编为湘西护国军左翼军第一梯团第二营,委任贺龙为营长。至此,贺龙率领的“桑植讨袁军”,正式编入了护国军序列,响应孙中山的号召,走上了讨袁护国的历史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