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级非遗项目:澧水船工号子

       桑植是澧水的发源地,明清时期,随着船运商业的兴起,澧水船工号子伴之产生,它是一种指挥船工协调动作、避险解难的号令,是一种由地方小调转化成的独特的劳动号子。澧水号子的唱腔分为平板、数板、快板、慢板四类。有装载用的号子、下水用的号子、上水用的号子之分。
       桑植澧水船工号子以反映船工们苦难生活和劳动场面为主题。没有固定的唱本和唱词,这些号子大多因时因地因人即兴而起,脱口而出,虽然比较通俗,但豪气冲天,充满了艺术魅力。澧水船工号子有其独特的历史价值,又最具浓厚的地方色彩和鲜明的民间音乐特点,对音乐创作有着不低估的启迪作用。
                                                                                                                                                                                                                  撰稿:侯碧云
在2006年桑植民歌赛歌会上表演(摄影蒋慧鸣)        省男高音联盟采风澧水船工号子(林峰摄)
 
澧水船工号子(摇橹号子)(桑植非遗保护中心摄)        澧水船工号子(摇橹号子)(桑植非遗保护中心摄)
 

澧水船工号子项目市级代表性传承人:朱柏林

      朱柏林,男,土家族,1933年12月出生于桑植县长潭坪乡赤石坪村。1940年—1948年在校读书;1949年4月—1956年4月随父驾船;1956年5月参加慈利县木帆船运输合作社,任组长,驾船到1960年;1961年在慈利县航运公司搞调度和财会工作,期间在省交通厅干部学校“财会班”学习6个月;1964年—1973年在慈利县公安局水上派出所任民警;1977年—1980年在慈利县航运公司搞安保工作; 1981年—1982年任慈利县航运公司船队支部书记;1982年退休至今。
       朱柏林祖父辈在解放前都是以驾船为生计,特别是父亲行驶在滩陡水急、礁石林立的澧、溇水河段的高超技术在沿河流域小有名气。向柏林从小就下河随父驾船,在多年行船的生涯中耳濡墨染掌握了溇水号子“数板、三么台、小妹子嗬嗨”等多种曲牌。从艺60多年来,共收授徒弟30多人,是目前唯一健在的船工号子传承人。
       朱柏林在多年的桑植民歌—船工号子演唱中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一、演唱内容丰富,文采飞扬。朱柏林善于学习,文化程度并不高的他博闻强识,通晓文史,在号子数板中他将史料巧妙地运用其中,历史和现实的政治、文化、百姓生活等内容广泛涵盖,韵脚得当,有着较强的文学之美。二、声音高亢洪亮,富有感染力。朱柏林的声音通透,富有穿透力,清晰地吐字发音和丰富的面部表情使得他的号子演唱起到消除疲劳、振奋精神、凝聚力量、活跃气氛,达到加速船舶前行的目的,有所谓“船怕号子,马怕鞭”之说。
       朱柏林极富特色的号子演唱赢得了湖南师大、吉首大学音乐舞蹈学院、湖南艺术职业学院等高校师生采风和湖南卫视、经视等媒体的采访。2006年参加首届桑植民歌赛歌会获优秀节目奖;2008年曾参加首届桑植民歌节演出,2009年演唱的摇橹号子被收录进《桑植民歌经典第一辑》光碟出版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