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植位于湖南西北边陲,地处武陵山脉腹地,隶属张家界市,全县总面积3474平方公里,辖39个乡镇(场)。有土家、白、苗、回、蒙古、高山族等28个民族,47万人口,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数的92.6%。1986年被列入国家重点扶持贫困县之一,2002年被继续确定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联系县之一,2006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比照享受西部大开发有关政策的县,2007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比照享受民族自治地方优惠政策的县,2011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武陵山联片特殊困难地区。
桑植是红色的土地。这里孕育了贺龙、廖汉生等一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是湘鄂边、湘鄂西、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地和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万里长征出发地。当年,在贺龙同志的带领下,桑植各族儿女积极投身革命。整个大革命期间,不到10万人口的桑植,先后有5万多人参加革命,桑植人民为革命付出了巨大牺牲,其中仅有据可查的革命烈士就达5000多人,在中国革命史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浸透着革命先烈的热血。
桑植是民歌之乡。这里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区,共有28个民族长期繁衍生息,是全国第二大白族聚居地。各个民族在相互交融的过程中,积淀了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其中最具代表的是桑植民歌,被列为国家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桑植民歌已成为中华民族文化交流的象征、张家界旅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金色的旋律”,多次在国际舞台上演出并获得好评。我县民族歌手曾先后为周恩来、江泽民、朱镕基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演唱了桑植民歌。桑植的戏剧、曲艺、舞蹈等也别具风味。
桑植是资源的宝库。这里是全国500个资源富县之一,全县按照“产业扶贫、工业兴县、绿色发展”的经济发展思路,重点围绕矿产品精深加工、水电能源、农业产业化、文化生态旅游、生物医药等领域进行产业招商,商机无限。
桑植是绿色的海洋。拥有中国首批、湖南省首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八大公山原始森林,这里已被纳入中国“人与生物圈保护区(MAB)”和中国“具有全球意义的17个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之一”,以及全球200个重要生态区之一。同时还拥有峰峦溪国家森林公园1个,九天洞赤溪河、溇水省级风景名胜区2个,是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生态绿色海洋。
桑植县地处湘鄂渝黔边界,且东靠长株潭城市群,3+5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西临成渝城市群;北接武汉城市圈,南应珠三角、大西南北部湾经济区。县境跨东经109°46′—110°46′,北纬29°17′—29°48′。
桑植县位于湖南省西北部,地处武陵山脉北麓,鄂西山地南端,是湖南省通向湖北的北大门。
桑植县处于张家界市的北部。县境东界慈利县、石门县和武陵源区、南毗永定区、永顺县,西接龙山县,北邻湖北宣恩县、鹤峰县。县域东西长104公里,南北宽57公里,全县总面积3474平方公里。
桑植距张家界国际机场仅1个小时车程,特别是张家界有直飞北京、上海、广州等20多介大中城市的国内航线和直飞名古屋、首尔、釜山、台北等城市的国际航线。张家界国际航空港,年旅客吞吐量达6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达2万吨。正在兴建的张桑高速公路、黔张常高速铁路把桑植打造成连接川、渝、鄂的交通枢纽。
桑植县物华天宝,资源丰富,是全国500个资源富县之一。一是矿产资源丰富,二是水能资源丰富,三是农林草场资源丰富,四是生物医药资源丰富,五是文化旅游资源丰富。
§矿产资源§
桑植境内地下矿产多达40多种,全县矿产探明储量的有27种,主要矿产有煤、铁、铝土、萤石、铅锌、硫铁、重晶石、大理石、石灰石、石油、天然气、页岩气等,其中,天然气储量2000亿立方米、铁矿储量3.5亿吨、煤炭地质储量1.4亿吨、硅石工业储量2368万吨,桑植是全省特大型硅石矿府,占全省硅储量的86%。
§水能资源§
爱国主义诗人屈原在诗词《湘夫人》中就有诗句“沅有芷兮澧有兰”,其中的“澧”说的就是从桑植境内发源的澧水河。桑植县境内有澧水、溇水两大河流横贯而过,水能资源可开发利用达45.6万千瓦,是全省五大小水电开发基地之一。境内溪河密布、水流湍急,常年不冻,有大小溪河410多条,占地面积5140公顷,每平方公里有河流0.12条。目前通过招商引资建有小水电26座,总装机容量151060KW。除了水能资源之外,桑植还有丰富的风能资源,白石乡南滩、官地坪镇平头界、青佛山、麦地坪尖峰山、桥自弯乡大溪口村的五里荒、四门岩林场的车溪湖和四方溪乡的斋公坪村等地方,风能资源都很丰富。
§农林草场资源§
桑植县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阳光充沛,境内草场、饲料资源丰富,适宜的气候和充足的资源,为桑植养殖业和种植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水稻、玉米、红薯、大豆等农作物均有较高的产量,为农产品项目加工提供了保障,瘦肉猪、湘西黄牛、良种鸡、羊的养殖,无公害蔬菜基地、玉米淀粉纤维生产等一大批农业产业招商项目具有极大的开发潜力和发展前景。
桑植县被列为湖南省重点林区县市之一,拥有林业用地388.54万亩,占国土总面积的74.6%。有维管束植物163科641属,其中种子植物149科1403种,木本植物96科285属702种,属重点保护的植物达34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树种有珙桐、银杏、南方红豆杉、钟锷木、香果树等。境内的湖南八大公山自然保护区有2.32万公顷原始森林,野生动植物达7291种,被列为国家级古树王名录的有252株,省级古树王名录的11846株,专家们称之为“天然博物馆”。草地面积达176万亩,其中南滩草场是中国南方最大的天然草场,面积达20万亩。
§生物医药资源§
桑植独特的地貌和气候,蕴育了十分丰富而又独具特色的野生动植物资源,生物多样性异彩纷呈,动植物群落多样,堪称我国典型的亚热带向温带过渡类型的珍稀物种基因库,仅珍稀、濒危植物就达40余种。境内的湖南八大公山自然保护区被誉为“亚洲动植物基因库”,纳入中国人与自然生物圈保护网络,为全国三大中药库之一。桑植丰富的药材品种达到1659种,主要品种有厚朴、黄莲、黄柏、杜仲、五倍子、木瓜等45种。桑植还是大鲵(娃娃鱼)之乡,大鲵的人工繁育已具有较大规模,已成为我县的一大优势产业。
§文化旅游资源§
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八大公山原始森林、“亚洲第一洞”九天洞、溇水风光、贺龙故居、“恐龙之父”芙蓉恐龙等五大旅游品牌。目前,桑植已被列入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之一和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
桑植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区,共有28个民族长期杂居繁衍,各个民族在相互交融的过程中,积淀了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其中以桑植民歌、桑植白族仗鼓舞为代表的多项文化旅游资源已先后被列入国家、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桑植民歌已成为中华民族文化交流的象征,张家界旅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金色的旋律”,桑植被授予“中国民歌之乡”称号。
§自然环境§
地理位置:桑植地处东经109°46′—110°46′,北纬29°17′—29°48′。位于湖南省的西北部,东接慈利县、石门县、武陵源区,南接永顺县、永定区,西连龙山县,北接湖北省宣恩县、鹤峰县。县城位于澧源镇,距省会长沙400公里。
气候:桑植属中亚热带山地季风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春、夏多暴雨,秋季多干旱,夏少酷热,冬少严寒,雨量充沛,光热偏弱;梯带气候明显,小气候多样。年平均气温15~17℃,年平均降雨量在900~2000毫米之间,年日照数为900~1400小时,无霜期为260~330天。
地形:桑植县地域辽阔,东西长104公里,南北宽57公里,呈“凹”字型展布,地貌形态多变,崇山起伏,纵横交错,有40条呈东北—西南走向的主要山脉、10426个大小山头。地形趋势为西北部高、东南端低,全县最高点位于西北八大公山的斗篷山,海拔2003米,最低点位于东南部竹叶坪乡柳杨溪村,海拔154米。属于中山—中低山丘陵—岗地—平原多层状地貌,且分级明显。
§经济环境§
近年来,桑植县委、县政府按照“产业扶贫、工业兴县、绿色发展”的发展思路,实现了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县域经济持续增长:2014年完成全县生产总值67.9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0.7%;一、二、三产业对全县经济增长贡献率分别为5.8%、18.7%、75.5%;财政总收入为5.08亿元,同比增长13.8%。
工业经济稳步增长:已形成能源、矿产开发及精深加工、农产品精深加工、生物科技、文化旅游等五大优势产业。
农业经济蓬勃发展:初步形成了烟叶、畜牧、干水果、蔬菜、葛根等为重点的农业主导产业。
城市建设步伐加快:以打造张家界西大门为目标,不断加快县城的提质扩容,不断完善城市功能,两路改造顺利完成,城市美化、亮化工程如火如荼,成功创建了省级卫生县城。以帅乡路为主轴,以老观潭民俗文化产业园、文体功能区、商务住宅区、赤溪工业园区等四大功能区为依托的桑植新城基本形成。
交通条件明显改善:张桑、桑慈、桑龙、桑永、桑鹤公路等重点交通工程的相继实施和完工,对外通道全面拉通升级,张桑高速和黔张常铁路的开工建设,预示着桑植将成为中部地区连接东西和南北的重要节点。
§社会文化环境§
桑植县是少数民族聚居县,全县共有土家族、白族、苗族等28个民族。在历史变革之中,桑植人逐渐形成了热情好客的民族习惯,桑植人诚实朴素,勤劳勇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