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植文史】桑植“云龙山”的历史,你知道吗

2021-07-16 15:41 来源:未知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离天只有三尺三,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千河,举目远眺桑龙县。”这就是云龙山,坐落在桑植县上河溪乡与河口乡的交界之处,独特无比,令人向往。云龙山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的高,大,奇。
 
No.1高 大 奇
云龙山的主体为圆峰和尖峰。从山脚到山顶的垂直高度:圆峰约4000米,尖峰约4500米。人一旦爬上巅峰,一股清风袭来,顿感心旷神怡,居高临下,一切尽收眼底;举目远眺美丽的桑植、龙山县城,还有永定区、武陵源区的大部分地形地貌,一种“一览众山小”的感觉,油然而生。
 
 云龙山主体加上周围大小山峰统称云龙山山脉,共计1万多亩,森林覆盖率达95%以上,四季长青。近年来虽遭滥砍乱伐,但是树林中的参天大树依然不计其数,野生动物上百种,野猪、麂子、山羊、刺猬等特多,并有猕猴出没。同时山上还生长有珍贵药材上千种。
 
也许是上天造就了今天雄伟壮观的云龙山,据说5000多年前云龙山曾是一片汪洋,后来由于地壳变化让云龙山脱颖而出,展现今天的非凡。从正面(比石溪)欣赏云龙山:尖峰犹如大闹天宫的美猴王,神采奕奕;圆峰紧紧依偎在尖峰的周围,不离不弃。如果将整个云龙山山脉比喻成庞大的花果山,那么这主体所在地则是水帘洞,在这洞外还站着两位高大魁梧的卫侍。这美猴王啊真是神通广大,从她的嘴里喷出一股天然矿泉水,而且长年累月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成为比扒河的发源地,这正是云龙山的神奇之所在。是用在这样一座垂直高度为4000多米的山峰竟然会冒出一 股天然矿泉水来,真是造化啊!
 
No.2云龙寺
云龙山的出名。在于山上的寺庙。上河溪乡信仰佛教、道教的人很多,其次是儒教。由于信教,庙宇就多。如云龙山的大庙、杨竹溪的五谷庙、上河溪的禹王宫、万寿宫、白竹山的望龙山寺庙。记载最完整的是云龙山大庙。
 
云龙山寺庙位于尖峰顶,建于清朝,旧庙的遗址至今尚在。这座寺庙僧尼很多,香火不断。每年农历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日;都要举行庙会,最多时达几百人。主要是敬香(即敬菩萨),由长老和尚主持,敬香的人都自带清油、米、供果,晚上诵经礼拜,早上早早起来,由和尚带领敬香人到寺庙各殿神前烧香礼拜,然后回到大佛殿抽签问卦,抽签后在木板(刻板)印刷,签上分吉、凶、祸、福。庙前有一口大钟,重2千多斤,用很高的架子挂起,早晨敲四声,余音清脆,方圆数十里可闻,即代表“国泰民安”。还有一个大鼓,用很大的架子搁着,和尚晚上敲四下,意即祈祷“天下太平”。光绪25年前(1899年),本乡李正熙等4个信士整修后殿,重修前殿(武圣宫),当地文人、前清拔贡李少白为此作序,刻于武圣宫前(现该碑被毁)。
 
其碑文抄录于下:
 
No.3碑文
重修云龙山前殿碑序
 
自古兴一役创一业前以传而后以彰。古今人相待于百年之间者每有前后一辙之感,而此一时也抑一地也,兹四人者复兴斯殿,后殿方兴,前殿并作,后众愈奋,前此益亟,同日同时也。暨巍然始,若由于激励继遂成于踊跃,人心之齐耶,山灵之聚耶,神德之盛耶,于此前后辉映,上下相承。昔先王神道设教即观于乡,诚见王道之易焉,前四人者由此其选行且益创无前之伟业矣,不且见人心之大可为而世道将兴也已哉。庙成以为武圣之宫,而从祀方殷,作此以为四人旌,且以为众姓劝,是为序。
 
本邑贡生李少白拜序
信士:李正熙 李正敬 李正德 肖友典四人敬修
海市  清光绪二十五年十月  谷旦
 
No.3寺内
这座庙有大佛殿,殿内有十八罗汉,二十四诸天,有左、右两尊观音菩萨,前面楼上有韦陀菩萨。武圣宫前的小堡上,还有附建筑物地母庙,西去约半里,有一水井,这并虽在山尖,但水极为清凉,水源不大,却终年不干。井旁有一小庙,壁上题写“龙王宫”三大字。山的顶峰有一八角楼形的建筑名日“祖师殿”,殿前造巨石门高约2米有余,上题“玉虚宫”三字。从大佛殿到祖师殿,攀山而上约二里之程的崎岖山路,其间有小庙名日“飞升殿”,有三尊大菩萨。
 
云龙山寺庙建筑群,内容丰富,设置完整,可惜文革时期全部被毁掉了。另外,修在杨竹溪的五谷庙,呈八角楼,宝塔形,五谷庙对门有地母庙,地母庙前是本地秀才肖成才先生写的一副对联:“地势神奇,直锁一溪水口;母灵感应,常慰四境农心。”这五谷庙曾有一僧尼看守,祀奉香灯,老尼姑姓代,解放后生产队把她作“五保户”安排,一直到田土落户那年才去世。


内容节选自:《桑植地名典故》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编辑:锦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