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修建迎恩寺
传说古时候,澧水赤溪河一带水域宽阔、风光宜人,两岸粮田万顷,百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安居乐业。突然有一天,一条孽龙不请自来,看到这儿风景如此秀丽,便潜入沙滩之中,兴风作浪,导致洪水泛滥,生灵涂炭,因此惊动了观音菩萨。观音菩萨化成一美女,假借下河浣纱,诱孽龙冒出沙滩,将其束缚。孽龙见势不妙,溜身欲逃,观音将手镯变成巨釜,烹死恶龙,将其化成山峰。因山峰酷似龙头,“驻龙关”地名由此而来。
驻龙关与西界断层石壁隔水对峙,上游水势湍急,惊涛拍岸,形成天然险关,人们走水路要经过急流险滩,走山路要翻过龙头脊背,由于路道奇曲,峡谷湾长幽深,河水吼声震天。行人攀壁而过,若掉入河中无一生还。正如民间流传:“驻龙关险滩多,十船路过九船破;走山路挑洋货,保住性命也不错。”这就是驻龙关地势险要的真实写照。
为感恩戴德和纪念已去逝的亡灵,明朝成化年间,人们在山顶修建了融佛道教为一体的“迎恩寺”。迎恩寺主体为两进三厅两厢,有正殿、三观殿、禅房、寝殿等30多间,且有200多尊铁铸金身菩萨,禅房的禅厨大锅达2米口径,能煮三斗六升,供全体僧人香客用膳。迎恩寺为环山拥抱,钟鼓声洪亮悠长,响彻方圆数十里,旧时县衙升堂均听此钟鼓声。该寺到乾隆十四年重新翻建,翻建后的迎恩寺达到鼎盛时期,日香火客近万人,素有“湘西观塔之首“称号。寺庙破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大炼钢铁时期,残垣断壁石板道尚见,碑题石料板块散落于赤溪民间居户,但香火从未间断,直至目前。
No.2智慧大师显灵
传说,驻龙关寺庙高僧倍出,智慧大师就是其中之一,他主持寺庙期间,功德无量,法力无边,方圆百里之外,香客家中有事,他都热心相助,有求必应,且开恩就灵,深受百姓敬佩。
当时,赤溪有个大才子,叫张旭谋,就是智慧大师的座上宾,两人一起无话不谈,据说驻龙关寺庙的签布就是张才子亲手写成的,现在还流落民间,时隐时现,去向不明。
为完成这部签书,张绪谋在庙内受戒半年,向智慧大师跪地许愿七七四十九天才写完全签,后张绪谋进京赶考,走时智慧大师为他送行,戏言:“我涅磐时,你一定要为我作法升天,否则将做弄于你”。哪知不等张才子回家智慧大师便登仙而去,葬于寺庙前半山腰,朝向赤溪村(今仙鹅村)。智慧大师没等到张才子为他送终,死不瞑目,开始显灵。当时的赤溪村一带,鸡不鸣,狗不叫。张才子赶考回来听说此事,便一路跪拜到驻龙关迎恩寺,为其做七天七夜的法事,尚不能收回灵气。寺院众僧只好搬迁墓地,将智慧大师的遗骸移葬到后山之湾。当天,赤溪村一带鸡飞狗跳,灵气大显。
为纪念智慧大师,后人按俗家习气,把后山湾取名为滕老(儿)湾,并立石碑。
No.3县官改庙门趣谈
乾隆十四年间,驻龙关寺庙香火达到鼎盛时期,寺内一人多高的钟撞起来声音悠长,五尺见方的鼓敲起来震耳欲聋,由于钟鼓声响彻方圆数十里以外,久而久之,惊动了永顺官府。
刚刚上任的县官派官差来此查看,经过一番考证,县官得知这驻龙关似一龙头,山脉是从永顺延伸而来的,到山顶时刚好有一天眼经地下溶洞直通永顺城中,所以迎恩寺五尺见方的大鼓一响,永顺县衙便随之震动起来。县官听此报告觉得稀奇,并亲自拜访庙里的主持,经过几次探访,认为这寺庙地处永顺、大庸、龙山、鹤峰边界,因其香火旺盛,带来一方吉利,百姓安居乐业,便许愿下拨专款,重新翻建寺庙,基本按原址整修,但要求庙门适当偏移。改建后的三观殿、禅房、寝房、寝殿增加到30多间,现时还将200多尊铁铸菩萨贴成金身。
因县官结了佛缘,寺庙又将重新改建,钟鼓声困扰县衙之患得以消除。
内容节选自:《桑植地名典故》
编辑:锦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