萝洞书院
萝洞书院,位于官地坪镇东流坪村罗官峪。原名萝洞寺,当地人称为书庵洞。书院建在一自然断陷的椭圆形泥底石壁洞内,四周绝壁,环护如城,高十丈,方圆百余米。清朝皇帝爱新觉罗曾御赐“萝洞书院"金匾,定名为湖南省四大书院之一,书院誉满省内外。
No.1
整座院落半隐半露书院正殿设在座北朝南的绝壁半台上。洞中形势险要,隔绝人世,唯洞南右侧,有一条小栈道与正殿相通。栈道左侧沿线,为条石栏杆和石雕花钵,各种花草,争奇斗艳。
沿栈道前行,穿石洞,出石屋,便是书院正殿,“萝径空山来游佳士,洞天福地多藏奇书”的门联,乃湖南名士康永祥题写。院身长约八丈宽约三丈,有堂房楼阁数问。正殿左侧约十米处,一股清泉顺石下泻,其声有韵,幽静的书院,平添一份生机。
正殿南端,悬出壁外,上设赛诗台,数丈见方。正殿深处,乃天然书库;外面为教室。自正堂仰视,绝壁数丈,上有有金匾一块,长五尺,宽三尺,日照月映,“萝洞书院“四个镏金大字,熠熠生辉。正面为正楷小字:“玉圣先师孙夫子之位”。匾顶石壁上,塑“二龙戏珠”,影映碧池,随波蠕动,栩栩如生。
金匾两侧,为名儒罗祖统题字:“天地有情容我老,山川无语笑人忙。”沿正殿台阶而下,草木丰茂。书院下方,平地广数亩,皆为翠竹覆盖,建有小亭,为学子课间下棋、纳凉之地;正中有莲池一座,广约亩余,微风轻拂,荷摇水动,妙趣横牛,实乃绝境!
No.2
据罗氏族谱记载,书院为当地处士罗祖纲所修。罗生于乾隆五十七年(1792),及于同治六年(1867),多才多艺,不仅工诗能文,而且擅长绘画、雕刻。咸丰末年到同治初年,他隐退官场(曾为教谕),用三年时间建成此院,初名“罗洞别墅”。著名学者阎镇珩(石门人),曾在此设帐讲学。
同治十年(1871),罗祖纲幼子,府考中秀才后的罗武帅,在此招生办校,更名“萝洞书院。”光绪十四年(1888),解元康吉人到此坐馆执教,书院名声远播。光绪二十七年(1901),清廷下令改书院为学堂,湖南巡抚俞廉三,严督各府、州、县尊办,萝洞书院更名“萝洞小学堂”。谷岸峭、谷天泽、谷伏慈、向武新、罗家柄等名士,曾在此就读。后因师资问题,武帅应聘到官地坪执教,书院停办。
民国元年(1912),书院最后一间木房被拆,仅剩遗址一座。萝洞书院衰落后的尾声是:民国二十四年(1936),罗宏起(12岁从康吉人就读)在家(离萝洞仅数百步)办校,名“萝洞初级小学校”,简称“萝洞小学”,其子罗伯宾任校长;民国三十年(1943),罗伯宾应好友赵春明之邀,到官地坪任乡队附,小学停办;解放初,为纪念萝洞书院,曾将今东流坪小学命名为“萝洞小学”。
内容节选自:《桑植地名典故》
编辑:锦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