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完了桑植的节日礼仪,今天带大家看看桑植的日常礼仪。
日常礼仪
桑植各族人民十分注重人情礼仪,这些礼仪,不但反映了民族的风度气质,也体现了优秀的民族精神素质。
桑植人民在日常交往中,恪守的礼仪不但热情大方,又真诚朴实。
待人真诚
待人接物,彬彬有礼,熟人相遇,相互问候。若在早晨,会说:
“您早!”或“您起得这么早哇?”
平时则问:
“您好!从哪儿来呀?”“到哪儿去哇?”
见面时互相点头或互相拍肩膀,表示亲切。
特别是小辈遇到长辈,要主动先叫尊称,如“伯伯”、“叔叔”等,侧身让路,狭窄处,不但要站外面,还要扶住长辈路过。
热情待客,是山里人的天性,每当客人到家,就请至中堂或火坑屋里,搬出椅子喊客人“请坐”。
客人落座后,立即泡一杯茶献上,热天就递一碗凉水解渴,若是春节或初春时期,一定给客人施炒米红糖茶或烧糍粑,视客人来的远近,近者就问“吃过饭没有?”远者,一定要弄点东西先吃。
施茶后,若是男客,就给客人两匹叶子烟,递上烟袋。待客饭菜,别具一格,以大块炒腊肉为主,拌葱蒜,格外鲜美,敬酒(多用包谷烧)也是用大碗,以免别人讲“小气”。
用餐时,妇女小孩一般不上桌,小辈要主动给客人斟酒盛饭,主人并多次叮嘱:“酒要喝好,饭要吃饱”,吃完饭时,主人将筷子拿在手上,表示陪吃,客人放下筷子时则说“请慢吃”。主人问“吃饱哪?”答“够了”。又劝说“还加点吧?”答“别客气。”
饭后,小辈给客人搬来洗脸水,让其洗手脸,客人离家时,主人一般要送至槽门口,离别时,则说:“慢些走”,客人则说:“多谢,请回去吧!”主人站着目送,直到见不着客人时,方才转身回家。
尊师重贤
桑植各族人民十分尊师重贤。过去,各族人民的小孩多在乡村私塾读书,学生上学时,要给老师一份礼物,每天到校时,先给老师敬一个鞠躬礼。
在路上碰着老师,要主动停在路旁,向老师鞠躬问好,每逢节日,如端午、中秋等,就请老师来家共度佳节,若未请上就捎点礼物,如腊肉、鸡、蛋、面、粽子等给老师,称为“拜节”。
春节时,还给老师贺年,若教师患病,家长和学生就提上鸡蛋、红糖、果类、食品等登门看望。若老师家有事,都主动前去帮忙,学生家有大务小事,就请老师光临。学生高升,就去谢师,师生情谊十分深厚。
讲到这里,相信大家对桑植的日常礼仪有所了解了,下一期将带领大家了解桑植的节日禁忌,敬请期待!
内容节选自:光明日报出版社《桑植民俗礼仪大全》
编辑:锦郎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