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植民俗】桑植节日礼仪:过赶年

2021-03-25 16:02 来源:未知

  

节日礼仪

桑植人民素以“勤劳、朴实、豪爽、勇武、好客”而闻名于世,有着本民族的风俗习惯,也有着自己独特的节日庆典内容和结交待客的民族礼节。

民族节日
《桑植县志》乾隆版载有:“土民素淳朴,元日晨于肃衣冠拜天祖毕,以次拜父母尊长,谒亲朋邻里互相款留,如是浃旬,土民赛神摆手为鞦千之戏,至十六日止。立春观土牛,以牛首红白等色,占水旱诸类,以勾芝鞋帽,占寒暑晴雨,家贴宜春字,人日剪彩为胜,贴于屏帐,亦戴鬓边。元宵剪纸为花灯或制龙灯,扮演楼台故事,衔衢鼓社日,乡村结彩赛令具牲西翼于树下。”
由此可见,历史以来桑植各族人民对节日的重视。

01土家过赶年
桑植土家人为纪念祖先在年头前出征抗倭,比汉人提前一天过年,谓之过赶年。
 
汉族人民和其它民族都只过一次年,即在年末最后一天过年,土家族则提前一天过年,即月大二十九日,月小二十八日,有少数地方则在腊月二十三送司命(灶王菩萨),二十四就过年了,土家人称为过赶年。
 
土家族提前过年的原因,与打仗有关。据考证:明嘉靖三十一年(公元1552年),倭寇横行浙江一带,烧杀淫掳,无所不为,“沿数千里备受荼毒”,土家人民积极响应朝廷征召,赶赴前线参加战斗。
 
 
时值年关,朝廷指令要土家来年三月十五赶到福建抗倭战场,时间紧迫,桑植土司向世瑛就命土家出征将士提前一天过年,赶赴前线。
 
土家官兵在抗倭战斗中,每遇征战,“辄荷戈前驱,国家亦赖以挞伐”,立下了“东南剩倭第一战功”,受到朝廷嘉奖。自后,土家人民为了纪念祖先的勇武和战功,以后都提前过年,相袭为俗。
 
因为吃了年饭要去打仗,吃饭的人多,所以用甑子蒸饭,即使一家人只有一两个人,也要用甑子蒸饭。

木甑子蒸饭
过年时,堂屋中柱,大门两边等处都要插上腊梅,松柏枝,以示吉祥。
 
年饭办熟,年菜摆上桌子,还不能马上享用,先由青壮年提上梭标棍棒,在屋前屋后巡视,看有无陌生人过路,倘若发现陌生人,立即提着梭标棍棒追赶,追上后,则客客气气地连拖带拽,把生人请进木屋,尊为客人,坐上首席,与主人全家一起过年。
五十年代,上洞街乡一位干部在年关前去卧云界办事,被几个土家人手持梭标追赶拉进屋过年,才知是虚惊一场。
土家人杀年猪很特别,年猪杀死后,将死猪上面盖上蓑衣。
 
传说有一年,眼看年关将近,全山寨贫苦,土家人都没有年饭米、过年肉,而坪里地主老财家里却灯红酒绿,大办宴席。
 
寨内青年愤愤不平,邀约下山把财主的一头大肥猪抬回了山寨,因为怕声张出去,便在堂屋内宰杀了肥猪。还未修毛、开边,财主带领家丁追到寨外,要挨家挨户搜猪。大家急中生智,将死猪抬上床铺,盖上蓑衣,假装“死人”,全寨人围在床前,伪装哭泣,财主没有看出破绽,认为年关日子撞着倒霉事,一年就不吉利,赶快离去。大家再把猪抬下来开膛破肚,满寨穷乡亲都分得一块过年肉,将将就就过了年。
 
从此以后,土家人杀年猪就有了给猪盖蓑衣的习俗。

02打糍粑
在桑植不论家势大小,富裕与贫困,人们过年都有打粑粑的习俗。只是品类的差异和数量的多少不同,富豪家庭打得多,全是糯米糍粑,贫困者打得少,有糯米,也有小米或高粱,还有几者混合而拌包谷粉的,总之多少都要打一点。
打时,互相合作,你帮我,我帮你,直到几户联合者打完为止。糍粑是待客的重要礼品。
 
春节期间,来了客人,主人用糍粑待客,有玩龙灯、狮子灯、打渔鼓等文娱活动进屋,用糍粑作“打发”,给亲戚拜年,糍粑是礼品。

03炒炒米
这是春节期间的必备食品,凡来客后,第一个礼节,就是泡炒米茶。
同时,还可以用炒米加工成多种食品,如糖果子、炒米糕等。

04醮腊烛
 
这是大家小户在年前准备的一种祭祀物品,与香、钱纸同样重要。
 
人们将竹子锯短,劈成小条,削圆后留蒂,在圆条处用灯草或棉花缠裹,作为蕊,然后将木油(乌桕油)融化在锅中,将竹条轮番的在油锅中放下取出,让油层层相粘,冷却后便成了一根腊烛。春节时,用此照明点燃敬奉菩萨和给祖先送亮。

05过小年
农历腊月二十三日这天又叫“老鼠嫁姑娘”。人们不舂碓,不推磨,不纺棉花,也不放鞭炮,以免动老鼠,危害粮仓。晚上送司命菩萨上天,在灶前摆上供桌供品,油锅中点盏灯,焚香烧纸,称为“过小年”。

06贴岁钱纸
团年后,就在门窗、牛栏猪圈、大型家俱和农具上贴压岁钱纸,以此预兆来年财运兴旺,到处是钱,这些钱纸至元宵才扯掉烧毁。

07送亮
除夕傍晚,一家大小洗净手脸,分别给祖先坟前跪头作揖,敬献酒馔,点蜡烛、焚香烧纸、鸣放鞭炮,寄托哀思。回来后,还给果园菜地送亮挂钱纸,预祝来年丰收,新年初一、初二、初三、初九和元宵节晚上,都要给祖坟送亮。

08守岁抢年
桑植俗规:“三十夜的火”,年火旺盛十分重要。除夕晚上,家家户户灯火通明,特别是山区,每家的火坑里都烧有一个大树蔸,火越旺越好,预兆来年年猪大。
 
一家老少,通宵不眠,围坐在火坑边,热热闹闹谈一年年景、来年打算,人称“守岁”。凌晨时,听到公鸡叫,就放鞭炮。
谁家公鸡先啼,先放鞭炮,谁家就抢得了“头年”,


内容节选自:光明日报出版社《桑植民俗礼仪大全》

声明:以上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内容,旨在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有版权异议及其他任何问题,请权利人通过后台留言及时告知,我们会尽快处理。
编辑:锦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