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能用桑植民歌做什么?
我是土生土长的桑植人,1996年去北京上大学,就一直在北京、广州等一线城市,再加上长期从事文化旅游投资工作,让我对桑植的文化更多了一层认识。我觉得要吸引游客来桑植,一定要紧抓桑植民歌这一个点,在这一个点上发力,吸引游客来桑植。我觉得只有桑植民歌这个非遗文化,才是对游客最重要的标签。
我们产业园将围绕桑植民歌打造全产业链,和中国人民大学合作中国民歌学院,将民歌教育体系化;和金铁霖团队合作大型民歌演出,将演出活动常态化,主打原汁原味的桑植民歌;与韩国kbs合作中韩国际歌会,与格莱美合作桑植民歌国际音乐节,将宣传营销活动国际化;项目打造高品质的桑植民歌国际旅游度假区,让游客来桑植能留得住、住得下,同时玩得尽兴。我们将一次性把城中心改造到位:在电厂修建拦河坝将城区河面抬升成湖面,在民歌广场修建玻璃桥打通朱家台,沿澧水河两岸建设风光带,将绿化亮化美化和亲水栈道建设一步到位。我们打造桑植文旅产业发展的一颗梧桐树,为桑植经济发展引来更多金凤凰.
为什么要回家乡投资这个项目?
我想用“天时、地利、人和”三个关键词,在这里和大家分享我这次回乡投资的心路历程。
天时:张家界旅游的消费端正在升级,游客从团队游变成自游行为主,从简单的观光游变成文化休闲游相结合,围绕桑植民歌,将桑植打造成“桂林的阳朔”,让游客“去张家界看景,来桑植听歌”,以后看完景去喝酒泡吧不要再跑那么远去凤凰,来桑植更舒服;
地利:县里面的“推窗开门”工程,让我们有了高铁,有了高速,更有了机场,再加上桑龙高速、瑞中旅游公路的即将开工,桑植将从张家界的后花园变成交通便捷的西大门,成为西线旅游集散地;
人和:桑植县领导开明、务实而且非常敏锐,当地老百姓特别淳朴,桑植是文化旅游投资的一块风水宝地。
我在去年县政府“引老乡回家乡建家乡”的座谈会上就讲了,大家投资桑植要趁早,晚了就“机子过垭哒”,要把握住这个机会,搭上桑植旅游快速发展的高铁。
为什么有底气做好?
见识、资金、规划
见识:我清华大学毕业后做了接近20年的文化旅游行业和投资,尤其是搞投资的经历让我能够更清楚地看到旅游发展的趋势,旅游人群的需求,以及桑植的独有文旅资源。做文化产业不但需要眼界和格局,更需要有足够的文化资源和IP,才有可能将我们的产业园打造好。
资金:我们是上市公司,资金渠道非常通畅,通过易简文旅基金来进行投资,资金是非常充裕的。
规划:我们的规划是一流的,受到了县里面充分肯定和市里领导的赞赏,我们的主设计师是日本设计师,桑植的民族元素、民歌元素、历史文化将通过现代的方式进行表达,更能拉近我们和一线游客的距离。如果要比谁更土更简陋,那谁也比不过凤凰,我们要另辟蹊径,树立桑植自己的特色.
目标与愿景。
(1)为家乡人民提供好的环镜:
作为家乡人,将主城区一江两岸景观改造一步到位,以4A景区的标准进行弯道超车,成为湖南最美县城,是一件非常自豪的事。
例如我们的新澧源综合大市场,光环保和内街景观就计划投入1个多亿,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做环保配套,让杀鸡杀鸭杀鱼也能做到无异味无污染;引进远大最好的新风和中央空调系统,每小时换气最多可以达到4.5次,真正实现购物环境的超市化。新澧源综合大市场的环境真正做到位,老市场的关闭才会有价值有意义。
(2)提升就业:
民歌文化产业园建成,我们测算,如果每年为桑植带来200万游客,每个游客消费1000元,那么每年将新增20亿收入,能养活1万个商户,4万人将直接受惠。
‚我们的市场将重点做农产品产地标签化,利用直播技术(白石萝卜、熟食猪、跑山鸡和土鸡蛋),让消费者看到生产环境和状态,从而拉升特色农产品的价格档次(以后官里坪熟食猪、凉水口散养跑山猪、宁乡饲料猪肯定不再是同一个价格),本地消费、游客消费和网络销售三结合,每年卖出5000万以上的桑植特色农产品,至少可以带动一千户农民从事特色农业生产,为农业扶贫做出一份切实的贡献。
(3)增强文化自信:
一曲桑植民歌,唱出底韵深厚的民族文化与红色文化,唱出桑植儿女的自信与真性情,打造民歌产业,把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爱好和老祖宗传下来的文化宝贝,打造成能赚钱能发展经济的事业,将助推桑植文化旅游产业迈入新的时代。
在此,我诚挚的感谢市县各级领导和桑植人民给予我的信任,我们一定全力以赴建设好、运营好桑植民歌国际文化产业园,为桑植经济发展做出一份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