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日, “五一”小长假第三天,桑植县旅游市场持续火热 。 当天,桑植县接待游客达3.11万人次,旅游总收入0.11亿元。
这个小长假,桑植县旅游市场呈现以下特点:以自驾游为主要旅游到达方式,散客游多于跟团游,亲子游、乡村游热度不减,晴朗天气带旺室外体验游,新业态旅游备受青睐。
“乡村游火热,自驾游占比大。” 记者从桑植县文旅广体局了解到,多彩的文化、便捷的交通、规范的秩序、良好的口碑和充裕的接待能力,使更多游客以自驾游、散客游等方式来到桑植。同时,民俗寄情游、研学游、茶体验游等新兴方式,赋予了桑植旅游更丰富的内涵,越来越受到游客青睐。
“五一”来到桑植,除了传统的看山水,还能玩什么?游客们在“茅岩河漂流”终点上岸后,马上来到张家界西线旅游“九天峰恋”景区,在这里找到了答案。连日来,“传统文化进景区”惠民表演在景区进行,表演包括唱桑植民歌、品桑植白茶、唱吹萨克斯、 跳白族仗鼓舞等,为游客和当地群众打造山水与文化交融的盛宴。在千年古镇苦竹寨,甘肃省游客贾晶晶一边听历史,一边品民俗,玩得不亦乐乎,她高兴地说:“这里不仅山山水水令人耳目一新,风景好,服务好,民俗文化表演好,我第一次来就爱上了这里,今后肯定还会来。”
近年来,桑植县实施“文旅融合”发展,大力挖掘红色文化,凸显美丽乡村建设,对桑植民歌等非遗文化进行挖掘、整理,推出了原生态休闲乡村游、红色体验游、文化生态旅游。在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馆、贺龙故居、八大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主要旅游区,记者看到,不少省内外游客驾车前来,体验这里美丽的人文风光。
在这个小长假,人潮溪、五道水、八大公山等乡镇,还推出茶路访古、民宿寄情、田间赏荷等乡村游线路,桑植的茶体验游、研学游继续走俏。在洪家关美丽乡村、刘家坪犀牛村田园综合体、西界休闲农庄、柳杨溪度假村等乡村旅游景点,登山、徒步、骑行游客爆满。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不少游客已成为桑植的回头客、忠实“粉丝”,在开展红色教育的同时,到茶馆品茶,到白族乡镇探访700年前云南大理迁徙而来留下的白族民俗文化。“不用去大理,梭子丘让你感受纯正的白族风情。”在马合口梭子丘白族风情街,一条网络宣传语及白族风格的戏剧院、文化广场、文化墙、白族商铺显得格外惹眼,让这里成为周边游客向往的“小大理”。名头渐响的梭子丘,日均接待游客达200人。
市级傩戏传承人向国建,靠着在外“卖艺”,勉强维持一家人生计。随着梭子丘乡村旅游品牌打响,他迅速拉起了一支40多人的艺术团,为慕名而来的游客表演各种非遗节目,艺术团成员也渐渐鼓起了腰包。
“来这里学茶、品茶,结交朋友,陶冶情操,感知桑植文化内涵,这是一次回味无穷的愉快旅行。” 正在梭子丘白族茶馆体验的游客发出感慨说。 桑植文化底蕴深厚,当地政府将文化作为旅游的增值服务,不断完善旅游产品,启动“张家界看山看水,桑植听歌看戏”旅游新模式,让八方游客来桑植,感受桑植魅力文化的别样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