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人潮溪“翻天云”
“好田好地哟,不用哎肥哟,好郎好姐儿哟,不用媒哟。多个媒人哎多张嘴也,媒人的口里哟,出是非哟。”7月30日,人潮溪镇政府会议室里人群涌动,民歌飞扬。由桑植县委、县政府、长沙民族联谊会桑植分会、湖南艺术职业学院主办的2018年“民歌回娘家”演唱会暨桑植民歌采风活动在此正式拉开序幕。本次活动是打造桑植民歌品牌,实施桑植民歌与高校联姻战略的一项重要内容,主要着力于弘扬民族文化,提振民族精神,让桑植民歌回归本真。
人潮溪镇地处桑植东北部,为“两省三市四县”交界之地,山势险峻,溇水自北向南贯穿全境,独特的地理条件,使其成为桑植民歌高腔山歌的代表性区域。活动当天,在桑植县非遗保护中心侯碧云主任简短的开场白后,陈国荣、唐先政、张巧珍、陈淑元、周君娥等桑植民歌传承人轮番出场,为现场40多名采风团成员进行了表演,形式多样,风格不一,让采风团一行大饱眼福。特别是陈国荣和唐先政二人演唱的“翻天云”,歌声嘹亮,气势十足,充分体现了桑植高腔山歌高亢、明亮、真假声结合自然、有如钻天入云之感的演唱特色,桑植民歌独特的山歌润腔方法已引起许多音乐爱好者关注和研究。专程从白石赶来的邓秋明、邓双月两姐妹也现场表演了《哭嫁歌》,声情并茂,哀怨欲绝,唱出了土家姑娘出嫁前对父母对亲人的眷恋不舍。
2
茶乡听《薅草锣鼓》
吃罢中餐,继续前行,前往第二站——西莲。经过2小时的山路崎岖,终于到达目的地,在品尝了西莲云雾茶后,我们登上月岩村的最高点,放眼四周,满目青翠,空气中弥漫着茶香,茶园连绵起伏,蔚为壮观。在这里,我们见到了桑植《薅草锣鼓》传承人向福林,这是一名75岁的老人。表演之前我和他有一个简单交流,老人告诉我,他很想把这项技艺传承给其他年轻人,但无人愿意学习,究其原因,主要是社会环境变迁和社会价值取向的改变,导致绝大多数非遗项目传承艰难。由此,我再一次深刻感受到艺术源于贫穷而止于贫穷的无奈。目前,我们只能如实记录,忠实保护,至于传承,还需要不断创新努力。“太阳出来照四方,锄草儿郎上山岗,老板请俺四歌郎……大家请我讲,早薅完草早收场,晚上酒肉要遭殃。老板好大方,鸡鱼腊肉和蛋汤,吃得肚子饱昂昂。两头不提角,中间不发恶,中间的哥哥要招火(小心)……太阳落了西,梭儿隆冬飘啊,飘儿隆冬梭,我的伙计喔喔喔哎,我们要回去。”在老人们的锣鼓叮咚和随口而来即兴编唱的歌唱中,烈日下,我们挥手作别。这一路,有收获,但也有很多莫名的情绪夹杂其中,作为非遗工作者,这种感觉尤为强烈。
3
宿营嗨歌南滩
自西莲折返迂回北向,盘山而行,极目远眺,千山泛绿,路如彩练。一路风光一路歌,下午6点到达白石时,正是夕阳西下,霞光万里映照岩门,仿如巨画。突然间,不知谁唱起了“太阳出来照白岩哟,照到岩上桂花儿开哟。”一下子点燃大家的心中的火苗,“风不的吹来花不摆哟,雨不的淋来哟花不开哟,郎不滴招手姐也不得来哟”,歌声回荡,这应算是我们对白石的问候吧?
用过晚餐,启程前往张家界的“小西藏”——南滩草场。南滩,平均海拔1200米,是一个能称为“诗和远方”的地方。在南滩水库扎下营寨,已近黄昏,湖水倒影明月,波光潋滟,树影婆娑,相信这是一个能够收纳我们心底快乐、忧伤、感动和倦怠的圣地。当然,这样的夜晚,更适合来点本土生长的音乐。于是,在清凉的夜风中,我们围炉歌唱。于是,见证了彭沛、郑萍等老师的精彩“献丑”,也听到了苗歌省级传承人吴廷翠缠绵悱恻的苗语情歌,更有老乡王祥海的本色出演,笑声欢语,洗去一路尘埃。
4
鼓乐相伴长潭坪
31日凌晨4点,同行中一些人早早钻出帐篷去观日出,别样的高山草场日出给了他们惊喜,各种美照燃爆了微信群。18度的气温是这个酷暑时节难得的奢侈,出发吧,带着歌带上快乐。不到20公里的路程,竟然走了3个小时,从1200米的高山逶迤直下,临近中午才赶到长潭坪,未到村边,已是锣鼓喧天。官地坪镇文化站彭永进站长早已翘首期盼,一见面,热情紧握双手。会议室里已是座无虚席,现场的民间艺人更是迫不及待。彭淑元、向才娥、向珍月、雷金秀、王菊华等传承人各自拿出绝活,赢得掌声一片。当85岁高龄的朱柏林率一家子演唱《澧水船工号子》时,更是把活动推向高潮。“各位伙计听详端,船怕号子马怕鞭子。姑儿怕的绣牡丹,嫂子怕的兴菜园,男儿怕挑缺头担。……路边草儿开鲜花,情姐爱我我爱他…溇水河长弯又弯,两老三岗十八滩。处处都是鬼门关,哪怕暗礁与险滩,澧溇航线我熟悉,洞庭滨湖常往返。”这是土家儿女勇闯险滩战天斗地的豪情写照,也是他们用船桨和摇橹写下的壮丽诗篇。朱柏林老人是目前桑植唯一健在的船工号子传承人,自小随父辈闯荡溇水,远涉津澧,经恶滩,历礁石,正是这九死一生的特殊生活阅历,才造就了他丰富的艺术人生。向老人致敬,向他忠实守望民族记忆的精神表示感谢!
在这里,歌梅拉组合(海春)见到了他的师傅彭淑元老人,俩人热情寒暄,76岁的老人像小孩一样活泼。在这里,我们也欣赏到了向才敏等表演的桑植围鼓(省级非遗项目),刚刚斩获全市文艺演出金奖归来的他们,更是信心满满。围鼓声音时而激越,时而平缓,如溇水过急流险滩,淌平地峡谷。老人们形神俱备,精神饱满,赢得满堂喝彩。
5
放歌梭子丘
从长潭坪渡口盘山上行,经刷珠溪、会马洛,穿官地坪,到达白族风情小镇——梭子丘村。一场精心策划的桑植民歌盛宴即将在此隆重上演。刚好一阵太阳雨,让闷热的天气气温骤降,大家直呼“爽”。经过走台彩排,品尝过白族长龙宴,已是薄暮时分,一切准备就绪,晚上8点,演唱会准时开始。湖南艺术职业学院老师刘秫呈闪亮登场,轻松自然的主持风格一下子就镇住了全场。接下来就是桑植民歌的饕餮盛宴,本台演唱会是湖南艺术职业学院十余年来根植基层、致力于桑植民歌保护、研究和教学传承的成果汇报和展示。演唱会共分《水畔》、《青山》、《大路》、《新唱》、《尾声》等五章。歌手汇聚,同台飙歌,互不相让。《唱过山歌甩过来》、《冷水泡茶慢慢浓》、《数蛤蟆》、《姐儿门前一树桃》、《给我买把包边扇子来》等桑植民歌经典歌曲依次精彩呈现。领略了谷彩花、庹红锦、谢静、陈海英、歌梅拉组合等本土歌手的质朴风格;更见识了安永明、彭沛、陈丰、邹孟芹、翟祺、张敏敏、梁瑛、田里、郑萍等湖南艺术职业学院教师虔诚传唱桑植民歌的风采;也欣喜地看到了郑海玲、罗松、尚琪等新一代桑植民歌手和艺术新秀的茁壮成长。当然,钟会龙的《白族仗鼓舞》,向国健、陈世勇带来的《桑植傩戏》也让我们耳目一新,最终在桑植民歌花灯调《四季花儿开》的歌声中,全体演职人员齐唱民歌,乘着无边夜色,依依作别梭子丘。至此,历时近三天,沿溇水两岸,穿越大半个桑植的采风活动也划上了一个圆满句号。
六、结束语
写下这些文字,每一个字我都满怀感谢之情。感谢为本次活动付出大量辛勤努力的幕后工作人员,感谢所有为留下民族记忆坚守精神家园的守望者们。我想,最要感谢的应该是脚下这片3400多平方公里的丰厚土地和这条流淌了千年母亲河,是她们孕育了如此姿态百千的民间艺术瑰宝,让我们不虚此行,收获惊喜。“民歌回娘家”是我们执着坚持的主题,只有还歌于民,才能让充满泥土芬芳的民歌继续植根于田间地头长存永远!我们也有理由相信,有这样一群热爱桑植民歌的文化坚守者的不懈努力,桑植民歌一定会继续绽放鲜花朵朵。
再见,再见又是来年,愿我们彼此在不相见的日子里,依然呵护关心桑植民歌,关注这块土地,与它相伴,共同成长。
作者:吴光辉
来源:桑植非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