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传承人 >

市级非遗项目:桑植目连戏

       桑植目连戏(佛戏)是桑植民间的一种宗教戏剧,充满着神秘的祭祀仪式,是原始信仰及祭祀仪式的再现。它起源于唐代初年的佛经《盂兰经》,梁武帝时被编成佛戏《目连寻母》,以后各个朝代各个剧种(汉戏、祁戏、辰河戏等)都上演此剧目,从而成为全国广为流传的剧目.到了清代,由于同治皇帝出家当了和尚,后来的历代皇帝对佛教严重不满,便下令禁演佛戏,使得佛戏剧目特别是《目连寻母》这一剧目在全国大部分地区消亡,桑植由于交通闭塞,历为土司管辖之地,使得这一剧目在这里得以保留,从而成为绝世孤本。
       桑植目连戏(佛戏)是桑植土家族在社会历史过程用戏曲的方式对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结,具有丰富的艺术和社会价值。
                                                                                                                                                                                                                  撰稿: 侯碧云
目连戏乐器及道具(林峰摄)        佛事坛(林峰摄)
 
摄影曹开胜        “启师科”(摄影林峰)
 

桑植目连戏项目市级代表性传承人:文为林

      文为林,男,土家族,1953年出生在打鼓泉乡赶塔村,1959年在赶塔村读小学,1963年在凉水口镇读初中,1966年回家务农至今。
       文为林从小酷爱文艺,六岁在村小读书,就参加小学文艺宣传队,十二岁进入初中以后,学校组织歌唱队,演出《芦荡火种》中扮演刁小三。十五岁回家以后,参加大队组织的样板戏《沙家滨》、《智取威虎山》演出,先后在凉水口公社、打鼓泉公社、桥自弯公社、南岔公社、洪家关公社巡回演出。从七八年到八二年期间,每年都参加县办农村文艺调演,也曾多次参加县文化局举办的文艺骨干训练班。十九岁在赶塔村小任教一年,给学生传授表演技巧。1980年在打鼓泉乡组织的阳戏剧团任团长,在剧团期间曾把生、旦、净、丑的表演技巧、唱腔、身段等非常熟练的掌握。1981年由县文化局举办农村业余剧团会演中,参演的剧目《桃花装疯》获二等奖,个人获演员一等奖。
       1982年文为林拜廖家村老艺人向宏治、凉水口镇张家湾村张文寿为师学习佛戏(目连戏)、跳丧舞、傩戏,并跟随班子在张家界永定区、桑植四方溪、细沙坪、沙塔坪、陈家河、凉水口、五道水、芭茅溪、桥自弯、谷罗山、龙潭坪、打鼓泉、南岔、洪家关、瑞塔埔、空壳树、刘家坪、淋溪河等地做道场表演目连戏、跳丧舞、傩戏等。1990年度职,自成班子,带领班底专职从事目连戏、跳丧舞等丧葬民俗活动,并在沙塔坪、蹇家坡、陈家河、凉水口、廖家村、两口河、南岔、桥自弯、洪家关等地收徒弟十八人。
       多年的戏曲表演和民俗活动实践,加上较高的文化水平,文为林成为乡村文艺的“全褂子”,精通佛戏(目连戏)、跳丧舞、傩戏、围鼓等门类,能将南北二斗,魁星三相,九宫八卦,三台四海运用自如,既能演又能说。2004年湖北民族学院来桑植对他进行了资料采集。2005年,县非遗办也去他家进行佛戏(目连戏)、跳丧舞的资料采集。在2007年县民族事业局出版的桑植文化系列丛书中,他参与撰写了《桑植高傩》、《桑植佛戏》、《桑植目连戏》、《桑植民俗礼仪大全》,提供《桑植民间舞蹈》傩舞、跳丧舞动作原型。2010年3月桑植成立土家族学会,文为林表演了祭祖仪式,学会鉴于他的艺术造诣和多年辛勤的传承工作,向他赠送了全县老艺人唯一拥有的礼品—《虎啸山河》金虎纪念品一尊。